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激动不已!中国科技又有四大新突破,两项研究领跑全球前沿技术

发布时间:2023-07-30 13:20:40 来源:卡米说科技

(本文头条首发严禁搬运,已开通全网维权)


(相关资料图)

如果您喜欢,可以点击上面的 “关注” 二字。一起关注中国科技的发展!

一觉醒来,刷刷手机,中国科技又有四大新突破,有两项研究更是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准,看的我神清气爽,热血沸腾,赶快码字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国际首次揭示!中国科学家阐述气候变化下近海生态演变规律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科学家近日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上发表了一篇前所未有的综述文章,这是国际首次阐述气候变化下中国近海物理-化学-生物协同演变规律。这项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王凡研究员领导的研究,集合了十余位海洋学领域的科学家,他们联合分析了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趋势。

据研究,自1950年以来,中国近海的表面温度每十年均上升0.10—0.14摄氏度,这一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速。温升趋势促使了“海洋热浪”事件的频发,这对珊瑚及渔业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陆源营养物质的增加导致中国近海许多区域出现富营养化趋势,增暖和富营养化共同引起了缺氧和酸化现象,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底栖生物——构成了威胁。

该研究还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近海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暖对中国近海的影响,并促进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科学家们提出,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近海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并在未来的研究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手段。

我的观点:这项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首次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多视角的科学理解,阐述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中国近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而这一理解对于我们制定未来的海洋管理政策、预防和应对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这些研究中,也将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第二:突破!天津大学研发新型丙烯生产工艺,能耗降低30%

据光明日报消息,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石化产业链中的一项关键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天津大学的低碳能源化工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在丙烯生产工艺上的新研究成果。丙烯是一种用于制造塑料、医疗用品、汽车用品、建筑材料等多种产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全球石化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技术是目前丙烯生产的主流技术,但该技术产生的碳排放高,并且该技术目前高度依赖进口。然而,天津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上千种催化剂的测试和表征,发现了催化剂结构对丙烷转化的影响规律,并成功突破了传统的直接脱氢工艺的技术局限。相较于传统的丙烯生产工艺,新的工艺可以将反应温度降低30-50℃,能耗降低20%-30%,有望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这项研究的成功表明,新的丙烯生产工艺有望推动烯烃生产的绿色低碳发展,同时也能提升我国在烯烃生产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我的观点:这项工作是我国化工领域科研人员的重要突破。丙烯生产工艺的改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也有助于降低工业生产的环境压力。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随着全球对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重视日益提高,这种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技术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三:独立供能新突破!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成功运行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海油开创性地研发出我国首台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样机,并一次点火成功。这一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在小规模工业供氢领域的技术空白,意味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的设计和构建的关键技术。

制氢规模为每小时5立方米的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样机直径40厘米、高100厘米,能利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城市燃气等气源实现天然气的高效转化和热量高效利用,转化效率、紧凑度等指标达到先进水平。这一小型装置能为家庭和社区提供独立、便捷、廉价的电力和热水,整体发电和热效率之和达到90%以上。

这一突破的实现,破除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此类装备进口成本高、供货周期长、维护难度大等问题,进一步丰富了制氢装备产品线。中国海油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动小型制氢装备在浙江兆瓦级SOFC发电项目上的示范,拓展在电厂冷却用氢领域的工业应用,提升制氢装备的“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零碳化”,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氢高端系列装备。

我的观点:此次研发成功的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降低了成本和维护难度,更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高效和环保的优势,预示着我国在制氢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将对我国燃料电池发电应用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推动氢能源在我国的发展。未来,希望看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科研成果,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和能源革新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中欧班列创新高!累计开行破万列,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据央视新闻消息,新的里程碑已经达到。中欧班列,一种广受各国客户欢迎的跨境货物运输方式,今年以来的累计开行数量已经突破了10000列。这一进步表明,即使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仍然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并且实现了比去年提前22天的突破。

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开出的列车在7月29日10时18分准时出发,标志着这一重要里程碑的实现。这一路线,从义乌通往马德里,极大地方便了货物运输,因此受到了沿线各国客户的广泛赞誉。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铁集团)货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发送货物达108.3万标箱,同比增长27%。这种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运输方式,无疑在疫情平稳转段后的需求旺盛的跨境货物运输市场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我的观点:对于这一成绩,我认为这是中国铁路货运行业在全球疫情背景下的杰出表现。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突破10000列,充分展示了中国铁路货运的强大运力和高效运营。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头条创作挑战赛#

那么,你对这几个好消息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